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5|回复: 0

我们为什么要重读国学经典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4-10 10: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何为国学
作为一名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提及“国学”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有点熟悉,笔者所理解国学通俗解释就是关于中国的学问,这些学问有别与近代西方科学知识体系,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顺应变迁在外延上不断拓宽,但其根本的内涵在过去的几千年来始终保持不变,未来只要人类没有在生理结构上有颠覆性的改变(例如引入人工智能到人体等)这种内涵同样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早在五千年前甚至数万年以前(古文记载,现代未考证)就已经形成。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国学主要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迅速,我们俗称“百家争鸣”时代,包括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兵法》、《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其实在此前后还有一些重要的著作,包括《易经》、《管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也是国学的重要基石之一。笔者认为国学发展到唐朝时期达到顶点,宋朝与明朝虽有继承和发展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各位在研究国学时应主要以唐朝(包括唐朝)以前的代表作品为首选。
2、何为经典
衡量经典最有效的标准之一是时间,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之外,时间也是检验经典的试金石。在漫长的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国学著作蕴藏着普世价值和朴素真理,就能够称其为经典。公元105年蔡伦虽然改进了造纸术,但是书写记录仍然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的事情,因此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的石碑不失为一种扩大经典传播的途径,而这些书当然也必须奉为经典。
时光流转到唐朝,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降低了书籍出版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了各类著作的流传速度和广度,笔者认为包括当代作品和现代作品以内,自唐朝之后的作品除了少数有价值能称之为经典之外,不能用以作品的影响力来作为经典的判据,作为广大读者如果想一心求得国学经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读唐朝以前的著作,后续笔者也会逐一介绍。
3、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
1)国学经典能帮助树立正确的处世原则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常会被这个世界的真相所蒙蔽,我们只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尤其是成人以后踏上社会,我们总会受到“社会的毒打”,这是因为从小我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处世原则。小时候父母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谦虚、善待他人”,看似正确的一句话却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难道坏人和小人我们也要善待吗!善待他人的后果我们承受不起,其实这句话只说了一般。翻开2000多年前的《论语》,孔子他老人家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子曰:“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意思是说,我们要用好的德行来善待有品德的人,毫不吝惜地指出伤害我们的人。如果善待那些坏人,那就没有什么更好的来对待好人了,最后一句其实是反问,强调了不应该没有差别地善待他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早一点读国学经典你就能早一点彻底了解人性,树立正确的处世原则。
2)国学经典藏有开启智慧的钥匙
我们的见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增加了,会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总结,不知道你有么有发现在大学毕业之初同龄人之间只存在文凭上的差距,同一所院校毕业、踏入社会的学生起点基本一致,但是经过了五年、十年,有的人走上了关键岗位、有的人仍旧默默无闻、有的人财务早已自由、有的人却负债累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成为了影响人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人说是背景、有人说是运气、也有人会归结于命运之类的说法。笔者不完全否认上述的观点,也提供一个说法供大家参考,那就是——人的认知不同,对事物的认知、对岗位的认知、对行业的认知、对国家发展的认知、对世界局势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都是促成其快速成长的原因,这种认知并不是知识,更接近于智慧概念范畴的一种。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开启这类智慧宝藏的钥匙,读过《管子》或者《春秋》的人都知道管仲利用经济战搞垮了当时强大的鲁国和楚国,这其中除了蕴含了经济学原理之外更体现对局势的审时度势和高效执行,体现了人的智慧。除此以外,国学经典能够帮助探寻人生意义,回答“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灵魂拷问等待。
3)国学经典能够提供捷径
上述的两条谈到了阅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获得什么,那是不是除此以外的书籍就无法带来收获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阅读书籍都能给我们带来收益,但是相同的阅读量所涉及的收获数量和质量存在天壤之别。再举例来说,老子对于“道“的理解和阐述只用五千言,但后世所著的书籍对于《道德经》的理解和翻译千万言都不能及。阅读国学经典能直接绕开干扰,破除”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形,能使我们离真理更近,后续笔者在重读国学经典时会融入自身感受、实例等,目的不仅是为了对经典作用的诠释,更希望吸引读者自己主动阅读经典,结合自身经历、经验萌发属于你个人感悟。
尾声
国学经典不仅要重读,更要每天读、反复读,每次阅读的过程中能和古人智慧产生火花、获得灵感、体悟真谛,相信经过了一定的积累后每个人也会有认知的提升和心灵的洗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10-16 20:16 , Processed in 0.1300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