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01|回复: 0

国学经典丨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4-7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鹧鸪天·赏荷》
——[金代]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等,双调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2)秀樾横塘:绿树掩映下的池塘。秀樾,浓绿的树阴。横塘,泛指水塘。
(3)水花:荷花的别名。
(4)晚色:傍晚的天色。
(5)年芳: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6)翡翠盘:指荷叶硕大如盘。翡翠,又名硬玉,一种翠绿色的美石。
(7)走:流动。
(8)夜光:珠名。这里用来形容绿荷上的露珠。
(9)山黛:青葱浓郁的山色。黛,青黑色。
(10)月波:指月光。
(11)潇湘:湘江在湖南永州西与潇水合流,称潇湘。这里泛指水塘。
(12)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13)分付:交给,托付。
【创作背景】
北宋宣和末年,作者从父蔡靖守燕山,兵败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作者入金后与完颜亮交好,一生官运亨通,晚年愈受荣宠,但他在民族意识与报金知遇之恩之间产生很多矛盾情绪。
这首词实有许多言外之旨,蕴含了北宋留金之人无言的心声。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了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景色。上片描写了荷花的形貌香色,下片由实返虚,亦物亦人,含蓄深广。
开头两句,写荷塘的总体风貌,是全词意境的框架。清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荷塘,入晚的荷花,境静而香幽,别有一种风致。
虽未直写荷花,却从嗅觉上表现出了荷花盛开的景象,再加上秀樾、水光、暮色的衬托,荷花盛开的景象已非常鲜明了。
“水花”一句化用了杜甫《曲江对雨》中的“江亭晚色静年芳”,暗寓流连光景之意,为下片抒情作了铺垫。
“胭脂”二句,拉近了做了详尽地描绘,笔触细腻,比拟生动。荷花的花体本应稍显肥胖,作者却偏以“瘦”喻之。
因为荷花为君子花,而宋人又以外癯内腴为美,作者既是借荷喻人,借荷言情,是不会拘泥于外物之形体的。其写荷而言瘦,实是写人之感,有清逸脱俗之意。
上片写景,由远及近,先全景后特写,以景衬花,相得益彰。
下片仍以景起,镜头拉开,由池塘荷花而及远黛月波,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视野更为宽阔。一抹青黛如环似带,塘中月光闪烁,倒影长曳,荷塘显得更为静谧而生动。
古人常以黛色的远山比作女子眉峰,以一泓清波比作女子眼光,此则似喻非喻,构想似是化用了黄庭坚的“远山横黛蘸秋波”,读之恍觉山眉水目,顾盼含情。
结尾两句,作者有感于斯景生发的逸想,表现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之情。荷花香艳,凉夜清风,正当及时品赏;不然年芳逝去,将难追悔。这与历代赏花诗词一样,归结于流连光景的情意。
这首词的风格正如月下荷塘,清虚骚雅,暗香袭人。题为“赏荷”,却不在荷本身的精雕细刻,而是借天光云影、山容水态,加以渲染烘托,淡远取神,营造了一种幽静温馨的抒情氛围。
即使正面写荷的两句,也是以比为赋,借物传神,使美女与娇花叠映,物象与人情一体。在遣词用字上,作者精拣淘洗,用“秀”、“静”、“瘦”、“远”,力避秾艳肥腻,心胸净涤。
全词笔触细腻,语言洗练、形象生动,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意境清幽,物情交融,形神俱妙。篇末始作情语,画龙点睛,将赏荷思绪推向高潮,语淡情深,余韵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10-17 05:31 , Processed in 0.2320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