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6|回复: 0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同德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2-12 1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
第六十一章——同德是规律作为的方法的最后一章。
同德,顾名思义这一章是对于共同规律作为的论述。共同规律作为就要有国家间交合、同步的一个过程。在古代用战争的方法,这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战争是一个集团对于另一个集团掠夺的突出表现形式,它是一个族群对于另一个族群阶级掠夺的开始或者是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得以解决的方法。在非阶级社会这种同德的合并形式不同于阶级社会的战争形式,它是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沟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调度得以完成。
无论用什么方式、合并为一个大的国家、其目的都是为了共同规律作为,这是老子道德经思想的遵旨,也是老子共天下思想的必然形式。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解: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大邦者下流[dà bāng zhě xià liú]:大邦,大国。者,这。下流,指卑下的地位。大的邦国这是卑下的地位。
这里的下流可以看出老子对于争夺的态度,这是不争夺的思想方法。
天下之交[tiānxià zhī jiāo]: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今指全世界,地球上的所有事物。交,交合,交往。天下攻伐交涉之地。
大的邦国这是卑下的地位,天下雌性的位置,天下攻伐交涉之地。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雌性常用安静的方法胜过雄性,保持安静在下面位置。
这种静是一种文化和力量的自信,这种静是对于强者的鄙夷,是对于逞强不道,不道早亡的蔑视。然而,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大帮必须得道,能够掌握并运用规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以下[yǐ xià]:以,拿。下,落也。——《尔雅》。下,攻克,攻下。以下,拿下,攻克。
大邦国得以攻克小邦国,则取得小邦国;小邦国得以攻克大邦国,则取得大邦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或者是攻克得以取得,或者是被攻克而被取得。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欲兼畜人[yù jiān xù rén]:欲,想要,希望。兼,把两份并在一起。兼,并也。——《说文》。畜,养育,收容。大邦国不过想兼并收容小邦国的人口。
欲入事人[yù rù shì rén]:入,进去。事,侍奉,伺候,做事情。想加入大邦国给人做事情。
大邦国不过想兼并收容小邦国的人口,小邦国不过想加入大邦国给人做事情。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宜为下[yí wéi xià]:宜,合适,适宜。为,于,在。下,下面,位置在下。适宜于下面的位置。
两个邦国各自都得到所想得到的,大的邦国适宜于下面的位置。
翻译:
大的邦国这是卑下的地位,天下雌性的位置,天下攻伐交涉之地。雌性常用安静的方法胜过雄性,保持安静在下面位置。大邦国得以攻克小邦国,则取得小邦国;小邦国得以攻克大邦国,则取得大邦国。或者是攻克得以取得,或者是被攻克而被取得。大邦国不过想兼并收容小邦国的人口,小邦国不过想加入大邦国给人做事情。两个邦国各自都得到所想得到的,大的邦国适宜于下面的位置。
解释:
这一章老子是叙述国家间攻伐交合的规律的。在一般的动物界和自然条件下,以雌性谦让公性、以比较大的事物容纳比较小的事物是规律的。但是在人类社会中的这种攻伐交会,与动物、自然事物之间的交会融合不可以类比。人类原本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求的,可是,进入“人之道”社会以后这个规律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人之道”社会中人类的目的发生了变化,由最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求、转化为最大程度上满足剥夺他人劳动的需求;而要满足最大程度上的剥夺条件就是最大程度上集中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的集中和掠夺是没有止境的。战争的开始起初是为了生存空间,但发展到有剩余产品存在的时候便开始了掠夺财富及掠夺生产资料的斗争,“人之道”社会从这个时候开始。在老子那个时代,大邦国与小邦国的攻克与取得决定了对于生产资料,包括劳动人口这一特殊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是“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这么简单,也不是“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可以息事宁人的。只不过老子还是停留在没有剩余产品的那个时代现象中加以认识和论述进入“人之道”社会的社会现实而已。他没有阶级概念,也没有对于“人之道”社会的深刻认识和阶级观念,在他的心目中有的只是“圣人”和“一般民众”的不同。他看到的只是不合乎“天之道”社会发展规律的行为。他有一颗原始集体主义的心。这一章的叙述是合乎“天之道”社会发展规律的。所以可以断言,真正社会主义社会的体制在一个地区得以实现的时刻,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环境必将影响和改变周边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没有剥削的社会现实必将使得老子的“大帮”、“小帮”论成为现实。
从五十一章规律产生、规律的行为蓄养,到规律行为可以平天下的论述,第六十一章“老子”展示了一幅美丽的以规律行为包容天下的社会发展前景:“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当邦国在规律行为作用下相互合并,在神鬼与圣人“两不相伤”的存在和发展中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在规律作用和指导下探查宇宙和适应生存,这不是一幅集体主义的美丽图景吗。文化的底蕴在历史的积淀中发挥着无比强大的作用,这个文化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个文化就是奠定一个社会结构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过去的“人之道”社会中孔子的儒家理论奠定了东方世界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虽是蛮夷四起、满族入侵均不能动摇中原文化的基础与儒家哲学思想的蔓延,在未来非阶级的社会中拥有集体主义思想的老子的中国意识形态依然是强大蔓延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基础。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回再见。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10-14 16:40 , Processed in 0.5271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